- 谢玉芳;李疆芬;江辰昊;张安志;袁鑫;李范平;梁伟华;李曼;沈西华;李丽;崔晓宾;杨兰;张海俊;庞丽娟;刘春霞;李锋;胡建明;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初步构建食管癌mi RNA和m RNA的调控网络,探索其在食管癌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从GEO下载数据集GSE114110(n10 T30),GSE59973(n3 T3)使用GEO2R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使用R语言软件probezsylnbol做热图分析;再通过GEOR2对食管癌差异m RNA进行分析及funrich对mi RNA靶基因预测和m RNA预测取交集,使用DAVID和Cytoscape中的插件Clu GO进行GO富集分析,最后通过下载预后数据绘制mi RNAs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从GSE114110和GSE59973中取交集共获得7个差异表达mi RNAs,miR-34c-5p、mi R-455-3p、mi R-455-5p、mi R-944属于高频上调表达的mi RNAs,miR-139-5p、mi R-1、mi R-133b属于高频下调表达的mi RNAs;mi RNAs主要富集于转录因子活性,转运蛋白活性等;并筛选出56个靶基因,构建了食管癌mi RNA-m RNA分子调控网络,并筛选出结合和发挥作用的m RNAs,其功能主要富集为转录抑制子活性,RNA聚合酶II转录因子结合等。其中4个与m RNAs有靶向结合的mi RNAs预后分析表明mi R-455-5p、mi R-34c-5p、mi R-455-3p的高表达及mi R-133b低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缩短。结论:通过数据库挖掘方法构建的mi RNA-m RNA调控网络,发现mi R-455-5p、mi R-34c-5p、mi R-455-3p及mi R-133b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且与不良预后相关,为研究食管癌发病机制、探索联合mi RNA及其靶基因m RNA作为临床诊断标志物及预后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方向。
2020年03期 v.42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赵为璘;沈西华;熊鑫;吉新华;丁美丽;朱星瑶;王永刚;李响;邹泓;
目的:探讨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p-p38)、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性激酶(p-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性激酶(ERK)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2017年肾透明细胞癌患者90例及正常肾组织患者80例,制备组织芯片2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p38、p38、p-ERK和ERK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p-p38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81.7%,58/71)中较正常肾组织(54.5%,36/66)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38蛋白在正常肾组织(91.2%,62/68)中较肾透明细胞癌(59.7%,43/72)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RK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60.3%,44/73)中较正常肾组织(31.9%,22/69)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ERK蛋白在正常肾组织(81.2%,56/69)中表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72.6%,53/7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2020年03期 v.42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阮冬冬;袁军;孟祥燕;陈凤;吴颖;
目的:系统评价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09年1月-2019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87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尔降低Scr、BUN、24h尿蛋白及提高Ccr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可以改善双肾动脉内径及减少双肾动脉阻力。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肾功能,还可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但受到纳入研究人数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2020年03期 v.42 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佘冰洋;闫小龙;张祉薇;金小程;周浩;赵启龙;
目的:探究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对宫颈癌预防的作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M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文献年限均为数据库建立-2019年12月),收集各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四价HPV疫苗在预防宫颈癌中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文献,其语种包括中英文。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将CIN1和CIN2+的RR值用作效果指标,并以95%可信区间(95%CI)表示;采用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RCT研究文献13篇,共84 038例受试者,其中接种疫苗组42 002例,对照组42 036例。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四价疫苗可使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级的发生率降低96%(RR=0.04,95%CI(0.03,0.06),P<0.00001);使CIN2+的发生率降低96%(RR=0.04,95%CI(0.03,0.07),P<0.00001)。结论:接种四价HPV疫苗对预防宫颈癌具有较高的保护性,远期效果良好。
2020年03期 v.42 21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照辉;邓子;张宏伟;褚志强;张龙;陈骞;杨婧;赵梅凤;刘诗文;张示杰;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蚴体外培养模型,观察体外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与不同浓度肝癌细胞共培养后的生长情况。方法:提取原头节建立体外培养模型,分别与不同数量的大鼠肝癌细胞在DMEM培养基上共培养,连续观察三周其存活情况。结果:第1周Ⅰ组原头节在仅有DMEM培养基情况下明显的头节死亡,存活率仅为25.53%,Ⅱ组、Ⅲ组、Ⅳ组存活率分别为:68.62%、82.98%、69.23%,Ⅰ组较另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三组之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第2周Ⅰ组原头节存活率为16.33%,Ⅱ组、Ⅲ组、Ⅳ组存活率分别为:55.32%、79.61%、41.18%,Ⅰ组较另外三组均有统计学差异,Ⅲ组与Ⅱ组和Ⅳ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Ⅱ组和Ⅳ组之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第3周Ⅰ组原头节存活率仅6.12%,Ⅱ组、Ⅲ组、Ⅳ组存活率分别为:40.38%、75.47%、20.00%,Ⅲ组较Ⅱ在和Ⅳ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Ⅱ组存活率与Ⅳ组存活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三周内四个组的原头节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都逐渐下降,但Ⅰ组最为明显,其次Ⅳ组,随之Ⅱ组,Ⅲ组原头节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结论:不同数量肝癌细胞对一定量原头节在体外存活的影响不同,2*10~6个大鼠肝癌细胞中原头节存活率最高。
2020年03期 v.42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鹏霞;王一;程江;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8~1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尿酸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08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定期门诊常规孕期检查孕妇400例。其中106例金标准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294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孕早期(妊娠8~12周)TB、UA及hs-CRP水平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GDM的危险因素与孕早期血清TB、UA及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分别对GDM的预测价值及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孕妇在年龄、孕前BMI、孕期增重、孕次、产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TB、UA及hs-CRP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上述三项值显著升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早期TB、UA及hs-CRP是GDM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TB、UA、hs-CRP及TB+UA+hs-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73、0.762、0.715、0.873;TB诊断GDM的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67.0%;UA诊断GDM的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60.5%;hs-CRP诊断GDM的灵敏度为62.3%、特异度为73.1%;TB+UA+hs-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76.4%、特异度为89.1%。结论:TB、UA、hs-CRP是GDM的危险因素,与GDM的发病有相关性;孕早期TB、UA及hs-CRP联合检测对GDM的预测价值较其单独检测的预测价值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可更好地辅助临床医师对GDM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减少GDM患者母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2020年03期 v.42 224-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艺星;王勤章;
目的:本研究采用基因重组的慢病毒液灌注糖尿病膀胱病变(DCP)豚鼠膀胱的方式,观察其对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DCP豚鼠模型,将DCP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灌注SCL基因重组慢病毒液;阳性对照组灌注未携带SCL基因的慢病毒+PBS液;空白对照组只灌注PBS液;检测灌注后对各组豚鼠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灌注后随时间的延长,逼尿肌收缩功能有所恢复,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灌注后,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均无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灌注SCL基因(人类干细胞白血病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DCP膀胱后,豚鼠的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较前有所改善,提示该方法对DCP具有疗效,为DCP行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2020年03期 v.42 22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海;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对重度抑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抑郁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各32例,联合组采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全身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全身麻醉,依托咪酯组采用依托咪酯全身麻醉,于麻醉前及电休克治疗后,采用Moca量表评估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验三组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结果:电刺激结束后,联合组Moca量表得分均高于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P<0.05),血清MBP和NSE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全身麻醉有助于缓解重度抑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20年03期 v.42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金梅;唐景霞;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胶浆联合盐酸麻黄碱在提高患者术前插胃管舒适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新疆兵团某三甲医院肝胆外科实施外科手术患者48例,按照配伍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配在Ⅰ组、Ⅱ组、Ⅲ组中,分别接受生理盐水、达克罗宁胶浆及达克罗宁胶浆联合麻黄碱做为插胃管前的黏膜表面麻醉剂,将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脉搏,插管后NRS评分、INVR评分及患者满意度作为效果观察指标。结果:插管后Ⅲ组受试患者平均动脉压(88.9±7.383)mm Hg,小于Ⅰ组患者(95.7±8.448) mm Hg和Ⅱ组患者(94.7±6.285)mm Hg;插管后Ⅲ组受试患者脉搏(74.4±9.351)次/分,均小于Ⅰ组和Ⅱ组患者脉搏次数,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Ⅲ组受试患者NRS评分为(2.4±1.204)分、INVR评分为(8.9±2.594)分,均小于Ⅰ组和Ⅱ组;Ⅲ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其他两组受试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达克罗宁胶浆联合麻黄碱作为插胃管前局部麻醉剂能有效降低患者插管过程中的恶心呕吐和疼痛反应,提高患者插胃管舒适度。
2020年03期 v.42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杨莉;张迎;宋超;杨春燕;
目的:探讨PC(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提升对此疾病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通过对19例经病理证实肺PC患者肺部CT影像分析,归纳总结肺隐球菌病的CT特征。结果:19例确诊患者中,CT表现为单发团块及结节者8例,多发团块及结节者6例,片状实变者2例,以团块、结节、斑片及片状混合者3例;8例见分叶,9例可见毛刺,5例见空洞或空泡,9例见晕征,6例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PC病灶CT影像特异性征象少,以团块及结节影表现为主,综合评估CT影像特征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2020年03期 v.42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米娜·买买提江;刘畅;郭淑霞;芮东升;张眉;王奎;闫小龙;曹博宇;
目的:探讨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硕士研究生师生关系提供科学建议及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0年4-5月,采用"问卷星"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扫描二维码进入问卷后,自填完成。共收集有效问卷121份。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对导师总体满意度为满意的学生占81.0%,一般及以下的占19.0%;约3/4的学生确立导师前,对导师的了解程度不高;与导师来往,师生双方都不主动的占4.1%;导师定期开组会的占91.7%;学生认为导师的指导风格为良师益友型的占58.7%。与导师来往师生双方都不主动(OR=0.049,P=0.029),导师指导风格为放任自由型(OR=0.124,P=0.027)、老板雇员型/其他(OR=0.030,P<0.001)的学生对导师的总体满意度较低。结论: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对其导师的满意度整体较好;其满意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师生间的定期沟通交流和导师指导风格起重要的作用。因此,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努力,通过定期有效的沟通交流,对改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2020年03期 v.42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卿涛;杨雪;李玉洁;赵梦凡;郭启政;蔺小茹;孙松;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情况,为专业认证工作提供毕业生质量调查一手资料,最终实现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调研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15-2019届本科毕业生,从职业发展、培养过程评价、岗位胜任力评价、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1)职业发展方面有69.04%就职于公立医院,95.62%毕业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2)对母校整体满意度为94.52%,其中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整体满意度为95.61%;(3)岗位胜任力方面毕业生对知识的整体满意度为67.67%,对技能的整体满意度为58.38%,对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的整体满意度为80.38%;(4)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对职业认同满意度均低于50.00%,对社会认同满意度仅为26.96%;(5)对工作条件的整体满意度为45.25%,对领导者的整体满意度为43.42%,个人责任感的整体满意度为51.23%,奖励整体满意度为47.03%。结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总体良好,其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较高,岗位胜任力总体良好,但其职业认同较低,对工作满意度较差;应强化教学工作的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2020年03期 v.42 24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贺亚玲;肖守德;孙松;王岩;王仙;
目的:科研思维能力是衡量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现状,针对如何提高科研思维能力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理论和实验课的任课经验,并对研究生及导师的座谈交流进行调查、分析和探索。结果: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师授课方式引导与信息化建设、在实践技能培养中提高科研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科研引导作用、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等途径,对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结论: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良好氛围和环境,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020年03期 v.42 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赵姗姗;赵志敏;陈洁婷;吴复琛;马玉龙;王远志;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专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科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阐述了系统解剖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探讨建立具有医学特色的系统解剖学教学体系。
2020年03期 v.42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毛璐;李小菊;张梅;
目的:从教师的视角出发,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策略,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广泛开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的方法,即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1/2以上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为辅的教学方式;经常使用新型教学方式的教师仅为10%左右,且均为年轻教师;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频率一般。结论:教师未使用新型教学方式的原因存在主客观双重因素,应重视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换和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师生互动交流过少,应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并注重进行教学研究,尤其是教学需求分析研究。
2020年03期 v.42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艳洁;慕晓玲;张志威;李思源;魏虹;王菊;裴学莲;张悦;者湘漪;曹冬冬;
总结本教研室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临床医学本科组织胚胎学教学的经验,探讨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及高校教师如何合理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组织胚胎学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020年03期 v.42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顾雅娟;邓超;孙浩罡;
目的:基于患者角度探讨床边教学法(Bedside teaching,BST)的实施,制定有效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当天随机选取参与BST与拒绝BST的患者,调查其参与和拒绝的原因,各完成150例。结果:患者拒绝参与BST原因前三位依次为:担心隐私会被暴露(91.33%);感觉自己像试验品(90.00%);感觉没有得到尊重(70.00%);患者参与BST的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能为医学生带来帮助很开心(96.67%);学生和医生都很好,很可爱(93.33%);带教医生和学生动作自然有礼貌(90.00%)。结论:BST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医学生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意识,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使患者在接触过程中感到被尊重、被需要。
2020年03期 v.42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雯;孙冬敏;牛伟;刘瑛;刘丛海;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8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点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药学干预提供方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医嘱从我院HIS及PASS系统导出,利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处方1 440份、医嘱960份,采用帕累托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结果:2 400份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医嘱中共有254份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率为10.58%,其中: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89份,占35.04%;适应症不适宜56份,占22.05%;用法用量不适宜46份,占18.11%;遴选药品不适宜40份,占15.75%;临床诊断书写不全23份,占9.05%。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近几年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强化糖皮质激素处方审核与专项点评工作,临床药师进行有效用药干预,加强临床使用管理监督,纳入医师考核,促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2020年03期 v.42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哲;马春贵;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应该是连接医院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发展的纽带,但是由于监测平台并不完善,国家监管部门、医院及器械生产厂家存在脱节现象,本文以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实际情况为例,针对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平台存在的问题浅谈几点建议,以期对完善平台建设有所帮助。
2020年03期 v.42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