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冰洁;左维泽;
目的:观察IFN-α对HCV感染者外周血CD8+记忆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于IFN-α抗病毒治疗的不同时间点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者CD8+T细胞及记忆细胞亚群百分率,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CD8+T细胞及记忆细胞亚群频数与HCV-RNA滴度的相关性。结果:HCV组患者CD8+T细胞频数较EVR组、SVR组、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0.0001),初始T细胞频数明显增加(<0.01),TCM、TEM细胞频数降低(<0.01)。IFN-α治疗后,EVR组、SVR组CD8+T细胞百分率上升(<0.05),初始T细胞数量下降(<0.01),TCM、TEM细胞频数均升高(<0.01)。四组人群TEMRA细胞频数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CD8+T细胞、TCM、TEM百分率与HCV-RNA滴度呈负相关(值分别为-0.502、-0.213、-0.326),初始T细胞百分率与HCV-RNA滴度成正相关(=0.354),TEMRA百分率与HCV-RNA滴度无相关性。结论:HCV感染时CD8+记忆T细胞亚群频数分布异常,可能导致CD8+T细胞清除病毒能力下降。IFN-α可调节CD8+记忆T细胞亚群频数分布,促进HCV免疫清除。
2015年01期 v.3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美燕;李芳君;陈波;谷强;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胃肠功能障碍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关系,以加强临床新生儿窒息的认识,指导临床诊断,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60例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5天血浆DAO、I-FABP进行检测,其轻度窒息40例,重度窒息20例。选取同期3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相应指标。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浆DAO、I-FABP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窒息新生儿中,有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DAO、I-FABP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结论:血浆DAO与I-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呈正相关,水平越高,胃肠功能障碍越严重,窒息损伤程度越重,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来指导窒息患儿的临床分级,指导治疗。
2015年01期 v.3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任涛;李瑞瑞;
目的:分析抗焦虑抑郁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择室性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6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早搏数量以及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治疗组控制率、控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PNN50(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以及频域指标LF/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高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治疗组HAMD、HAMA水平低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抗抑郁抗焦虑治疗,有助于增进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减轻抑郁与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5年01期 v.3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霞;单红英;李慧;张瑾;刘丽;
目的:了解女性对"宫颈糜烂"知识的认知度,探讨"宫颈糜烂"分度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 718例门诊患者行问卷调查,了解女性对宫颈糜烂知识的认知度,并对1 718例患者行妇科检查和TCT检查,将宫颈情况与TCT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统计分析,探讨"宫颈糜烂"分度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女性对"宫颈糜烂"的认知度不足,存在不规范治疗。宫颈光滑及糜烂的分度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无明显相关。结论:"宫颈糜烂"并非一种疾病,需进一步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方可确定治疗方案。需要加强妇女保健的宣传力度,及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指导妇女理性就医,规范治疗
2015年01期 v.3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玲;安睿;李淑萍;王琛玭;魏薇;宋文君;王英红;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不孕症患者内膜类型、厚度及容积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测60例不孕症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围排卵期及黄体期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及容积,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内膜类型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容积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及容积对评估内膜容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1期 v.3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晓华;顾丽;韦艳;
目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再通术(FTR),并进行随访评判其疗效。方法:对30例输卵管梗阻导致的不孕症患者运用介入输卵管再通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双侧输卵管阻塞12例(40%),单侧输卵管阻塞18例(60%)。60条输卵管中,42条显示不同程度的阻塞,其中间质部阻塞12条(28.6%),峡部阻塞12条(28.6%),壶腹部阻塞10条(23.8%),伞端阻塞(部分合并积水)8条(19.0%)。再通术成功38条,总再通成功率为90.5%,其中间质部再通成功11条,成功率为91.6%;峡部再通成功12条,成功率为100%;壶腹部再通成功10条,成功率为100%;伞端再通成功5条,成功率为62.5%。术后随访6-12月,妊娠11例,妊娠率为36.7%。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和壶腹部阻塞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对输卵管伞端阻塞并积水,存在一定难度。
2015年01期 v.3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继超;张文川;杨敏;郑学胜;李世亭;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尺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尺神经损伤患肢与14名健康志愿者的肘部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患肢组尺神经超声图像变化,测量并比较两组尺神经的前后径(D1)、横径(D2)及横截面积(CSA)。并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肢组尺神经的前后径、横径及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患肢组尺神经的CSA与运动传导速度(MNCV)有负相关性。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够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尺神经损伤的诊断提供重要形态学参考价值,可作为手术定位首选方法。
2015年01期 v.3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邱忠鹏;张庭;李蓓;
目的:比较腕掌侧和腕背侧手术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新鲜不稳定性腕舟状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腕掌侧手术入路组21例和背侧手术入路17例,对其进行了术后一年的随访,以腕关节Cooney评分、骨折是否愈合、是否并发神经血管肌腱组织损伤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腕掌侧组中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无神经血管肌腱组织损伤;腕背侧组中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1例发生舟骨坏死,1例发生桡神经浅支损伤引起腕背侧感觉减退,1例发生桡动脉腕背支损伤。两组腕关节Coone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腕掌侧或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2015年01期 v.3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智慧;张正强;解美犁;
目的:探讨内镜下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至2013年150例确诊为OSAHS的临床病例,在全麻插管下行扁桃体挤切术,在0°、30°、70°鼻内镜直视下摘除腺样体。结果:所有患儿均随访半年以上,检查患儿的咽部、鼻腔,向家长了解患儿睡眠呼吸情况;患儿睡眠时打鼾、憋气、张口呼吸、呼吸暂停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其中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相关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内镜下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有效方法。
2015年01期 v.37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玉琴;潘平江;关泉峰;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中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进行对照研究,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比较高血压组780例和正常血压组822例生化指标。结果: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47.74%,血尿酸浓度为(478.28±15.45)μmol/L;正常血压组高尿酸发生率18.48%,血尿酸浓度为(288.46±14.75)μmol/L,两组间发生率比较,<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有密切相关性,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积极持久干预,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2015年01期 v.37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毅来;钱建荣;淦勇;邓小虎;黄辉健;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碎石率、结石清除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97.6%(41/42),42例患者均有轻度血尿,3-5d后消失;1例结石上移入肾盂,留置双J管,后行外冲击波碎石后治愈。随访1-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100%(42/42)。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高效、微创的碎石方法,并发症少。
2015年01期 v.3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钦正;董金波;陈磊;彭方亮;
目的:观察适时髓内钉动力化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带锁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病例,于术后3~4月随访诊断延迟愈合后及时动力化固定并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随访记录愈合时间。结果: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72例股骨干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后延迟愈合,均于术后3~7月(平均4.5月)改动力化固定并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其中65例于治疗后2~4月(平均2.7月)愈合,未出现断钉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7例再次手术更换髓内钉并断端植骨后愈合。结论:适时动力化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延迟愈合创伤小、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2015年01期 v.3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晓媛;杨丽霞;
目的:将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和相对应的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关性。方法:将我院102例病理诊断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Hp感染的细菌密度,活检病理的腺体的萎缩程度的轻、中、重度及肠化程度的轻、中、重度对比分析。结果:Hp感染密度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呈正相关(<0.01),但与肠化程度不相关(>0.01)。结论:在病理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中,Hp感染细菌密度与萎缩程度正相关。Hp感染细菌密度与肠化程度无相关性。
2015年01期 v.3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龚燕;丰锦春;王晖;孙慧琳;
目的:探索影响经产妇腹腔镜下输卵管绝育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4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绝育术的经产妇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340例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7±2.4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7.6±3.4毫升。340例患者中0.59%的患者手术失败,1.76%的患者术后出现了切口疼痛,0.59%的患者术后出现了切口感染,2.65%的患者出现了术后盆腔痛,没有出现再孕的情况。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输卵管绝育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其他患者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340位接受绝育手术的患者中,有35位在手术过程中发现了其他疾病,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粘连少,患者恢复快,疤痕小,外观相对美观,对有手术史的患者仍然适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绝育方法,是实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5年01期 v.3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新海;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死亡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100例患者,其中治疗无效死亡患者36例,对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死亡原因有多种,其中动脉粥样血栓所占百分比33.33%,远远高于高血钾症所占百分比5.5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动脉粥样栓塞,在临床诊治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死亡率。
2015年01期 v.3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梅友泉;卓兵芝;伍强;庞华军;赵峰;万杨莉;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隐匿性肋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97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而X线检查未发现明确骨折病例的影像资料,行64排螺旋CT平扫,采用原始薄层轴位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重建图像,结合轴位图像作出对骨折的诊断。结果:97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重建后,X线未能显示的骨折MSCT及重建图像全部显示,其中肋软骨骨折6例,前肋近肋软骨部骨折18例,肋弓部及后肋区肋骨不全性骨折及线形骨折7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薄层图像联合后处理重建图像是胸部外伤性肋骨隐匿性骨折中的较好的诊断方法,可以提供肋骨骨折的数目、形态、累及范围等详细信息,基本能满足临床早期治疗和及时的司法鉴定需要,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01期 v.37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敬科;郑强;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在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间于我院治疗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9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治疗2周后,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例数38例,有效率为80.9%;对照组有效例数为22例,有效率为46.8%。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0.01。结论:灯盏花素是一种有效治疗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药物,与临床常规方法配合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2015年01期 v.3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乾梅;车德刚;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常见并发症,探讨人工流产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人工流产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人工流产并发症只要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术式正确,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流产术并发症较多,针对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早期预防、监测,积极治疗并发症,人工流产手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采用实时连续B超监视下行人工流产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
2015年01期 v.3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秀英;王继萍;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服用不同剂量西地那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给予1.0mg/kg西地那非,试验组给予2.0mg/kg西地那非,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状况以及肺动脉压力、二氧化碳动脉血氧分压对比并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肺动脉压力(25.00±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肺动脉压力(28.10±4.2);试验组二氧化碳血氧分压(35.30±4.4)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血氧分压(48.10±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西地那非剂量有效增加,肺动脉压力降低效果更加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绀症状有效缓解,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2015年01期 v.3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毛杰文;梁国栋;李贝;唐蓉;胡子为;肖彩虹;肖明;陈洋英;谭外娇;周湘;
目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15例DKA收治后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死亡,14例尿酮、血酮消失,水、电解质、酸中毒纠正。结论:对DKA患者早期诊断,去除病因,迅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正确使用胰岛素,可显著减低DKA的死亡率。
2015年01期 v.3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菊明;王立冬;于辉;刘亚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ICU重症患者感染早期诊断及感染程度判断的意义。方法:将9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清CRP(C反应蛋白)及WBC(白细胞)外周计数检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PCT检测,就检测结果评价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经检测结果分析统计,所有重症患者的PCT阳性率、WBC阳性率及CRP阳性率在感染后均有升高,但是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血清CRP及WBC外周计数检测,差异显著(<0.05)。结论:与常规炎症感染检测相比,PCT在ICU重症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动态的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可作为评估感染严重程度的较好参数。
2015年01期 v.3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元平;端军;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输注右美托咪啶预防芬太尼引起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ASA I-II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0分钟),B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泵注结束后两组均在3秒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观察芬太尼引起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诱导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A、B两组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23.3%、56.7%(<0.01),A组呛咳强度明显减弱(中、重度呛咳A、B两组发生率分别为2/30和8/30、<0.01)。B组插管前血压低于A组,插管后1分钟时B组血压、心率高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预防芬太尼引起呛咳反应,并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2015年01期 v.3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小龙;袁艳;
目的:观察实施小剂量奥氮平与度洛西汀疗法对于单纯镜下血尿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67例单纯镜下血尿焦虑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服用度洛西汀疗法,观察组在服用度洛西汀疗法的基础上服用小剂量奥氮平疗法,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后进行汉密顿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躯体焦虑、精神焦虑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纯镜下血尿患者进行小剂量奥氮平与度洛西汀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2015年01期 v.3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新荣;徐成;吴智国;袁媛;
目的: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费用作一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10月在ICU镇静治疗患者56例,随机分2组,咪达唑仑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9.2±27.6岁;丙泊酚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45±26.36岁。都采用微量注射泵输注,镇静效果评估采用Ramsay氏分级标准分级。结果:两组病人均能达到Ramsay评分2级以上,两者镇静效果相比,丙泊酚更易发生镇静不足,咪达唑仑停药后苏醒时间较丙泊酚明显延长,不适用于需要随时观察意识状况或短时间内可能撤机的患者,长期应用(>24h)有蓄积。咪达唑仑价格便宜,镇静费用明显低于丙泊酚,仅为丙泊酚的12.4%,平均每日节省795元/人。丙泊酚体内无蓄积,但价格昂贵,且对脂肪廓清率有较为严格要求。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可作为ICU镇静剂,从镇静效果和安全因素看,两者无明显差异,从药效药价比看,咪达唑仑更具优越性。
2015年01期 v.3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