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庆芳;陈云昭;刘春霞;胡建明;蒋金芳;李述刚;崔晓兵;董洪超;庞雪莲;李锋;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PLCE1基因表达水平,分析PLCE1基因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分期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食管鳞癌及30例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Green Real-time PCR)检测PLCE1基因的mRNA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LCE1mRNA在食管鳞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LCE1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E1与食管鳞癌的分期、淋巴转移有关,而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提示PLCE1的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2012年05期 v.34 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勇;魏虹;王菊;周宗瑶;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Runx3基因(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基因失活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18例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以及6例正常宫颈上皮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仅16.6%(1/6)存在Runx3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而宫颈癌和CIN中Runx3基因高甲基化率分别为100%(18/18)和55.6%(10/18),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期有关系(r=-0.243,P<0.05),与年龄、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有淋巴转移无关。结论:Runx3基因CpG岛的高甲基化可导致基因失活,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2012年05期 v.34 389-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方爱;张波;杨晓燕;颜欢;陈韩英;郑秋生;
茋类物质是葡萄材料中一大类具有特殊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实际操作中由于葡萄叶片含量过低而导致利用率不足。已有报道UV、氯化铝、过氧化氢等非生物诱导剂能够引起一些植物材料茋类物质的积累的同时又能引起材料氧化胁迫。为了研究这3种诱导剂在葡萄离体叶片上的诱导特性及与氧化胁迫的关系,本文首次使用上述3种诱导剂对红地球葡萄离体叶片中4种主要茋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过氧化氢酶(CAT)及N-乙酰-L-半胱氨(N-acetyl-L-cysteine)预处理后茋类物质变化规律。诱导剂处理后,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紫檀茋、ε-viniferin等茋类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紫外照射处理10min,暗室放置24h对白藜芦醇的诱导效果最为明显,鲜重达到200μg/g。加完抑制剂CAT和NAC后,茋类物质变化不规律,其中H2O2诱导加抑制剂CAT对白藜芦醇的抑制效果最佳,含量从113μg/g降低到16.5μg/g。结果说明,3种诱导剂对红地球葡萄离体叶片茋类物质类别及其含量具有特殊的影响作用,且此与材料内部氧胁迫水平存在一定联系。
2012年05期 v.34 393-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秦文祥;宣泱;郭淑霞;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老年人白细胞(WBC)、抗体(Ab)、补体(C)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有胆囊切除指征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分为两组,分别行LC和OC各30例,测定术前、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GR),术前、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静脉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4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OC组术后24小时WBC计数比术前明显增高(P<0.01),而LC组增高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24小时的NGR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OC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LC组(P<0.01);两组术后24和72小时血清IgG、C3、C4均有下降(P<0.05),但OC组较LC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OC组相比,LC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镇痛用药少,输液少,术后病发症率低,住院日短。结论:LC创伤较轻,引起机体WBC、Ab、C变化小,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2012年05期 v.34 397-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艺文;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53)、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200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0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健康查体者50例(正常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样本,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ECLIA)检测其血清CA153、CA125、CEA的含量。结果:乳腺癌组CA153、CA125、CEA含量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P<0.01)。乳腺癌组中CA153、CA125、CEA的阳性率分别为61.5%、28.0%、22.0%,联检时阳性率为72.5%。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53、CA125、CEA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2012年05期 v.34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付睿婷;王英红;郭晓青;杨萍;张玉;
目的:比较两种缝合术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影响,以探讨两种残端缝合方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字缝合组(实验组)149例和连续缝合组(对照组)147例,比较其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发生率;并按其妇科基础疾病性质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对其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①连续缝合组与"8"字缝合组阴道残端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妇科基础疾病性质属于恶性者术后残端出血发生率比良性者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与妇科基础疾病性质有关而与残端缝合方式无关。
2012年05期 v.34 40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伟;李志刚;黄桂林;
目的:比较聚桂醇注射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加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5月在本院接收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0例(CEAP分级2-3级),行随机分组。分别观察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及硬化剂组患者性别、年龄及CEAP分级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硬化剂组治疗时间短于手术组(35min:70min,P<0.05)。结论:泡沫硬化剂注射术较剥脱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
2012年05期 v.34 407-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静;赵霞;
目的:探讨不孕症的病因及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3例女性不孕症实行宫、腹腔镜的诊断及治疗、镜下评估不孕症的病因、评价输卵管阻塞治疗后的疏通效果。结果:173例不孕症妇女中,腹腔镜下发现盆腔病变167例,其中输卵管炎96例,盆腔粘连5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子宫肌瘤1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2例,卵巢肿瘤10例;宫腔镜下发现宫腔病变12例,其中子宫发育畸形1例,宫腔粘连7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可见输卵管阻塞、盆腔炎性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因素。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可直观、准确地评估输卵管的形态和通畅度,在不孕症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2年05期 v.34 410-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恺;雷志永;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127例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观察并记录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回声、血供情况、分布。结果:经观察本组病例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中以右下腹居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2年05期 v.34 413-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芦桂林;郭坤霞;刘诚;黄磊;刘奎灿;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升主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5例,血压正常组49例(男25例,女24例)高血压前期组46例(男例27,女19例),对两组入选者行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升主动脉扩张性D、僵硬度指数β、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结果:①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扩张性D低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32.72±5.61,40.39±25.66,P<0.001);僵硬度指数β高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36.74±19.12,27.64±19.33,P<0.001);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S波速度低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0.08±0.01)m/s,(0.09±0.01)m/s,P<0.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0.09±0.02)cm,(0.07±0.02)cm;47.58%,14.29%,P<0.001]。②升主动脉扩张性D及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S波速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负相关(r=-0.465,P<0.001;r=-0.472,P<0.001),而僵硬度指数β与内膜-中层厚度(IMT)则呈正相关(r=0.541,P<0.001)。结论:高血压前期升主动脉弹性降低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相关。
2012年05期 v.34 414-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军;陈辉;张示杰;崔凤荣;康燕飞;吴芳;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在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病理诊断HCC患者共42个病灶,在RFA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常规超声、CEUS及CT检查,分析CEU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应用价值。结果:CEUS检查显示病灶边界较常规超声更清晰;CEUS测得的病灶最大直径和面积均大于常规超声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EUS评价RFA治疗后随访病灶残留或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48%、92.20%、93.47%,与同期增强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能较准确判断RFA对肿瘤消融的范围及程度。
2012年05期 v.34 417-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红;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分娩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分娩的共计10 296例,其中1 257例巨大儿。结果:2007~2011年巨大儿发生率为分娩总数14.93%,且逐年增高;巨大儿组母亲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过期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等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亦明显高于正常儿组。结论:过期妊娠、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高血糖、羊水过多等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应通过重视正规产检、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来控制孕妇体重和血糖,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2012年05期 v.34 420-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纲;
本文对比单用阿昔洛韦与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糖类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的两组病例,结果在治疗效果及显效时间上,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联合应用不仅较快控制病情,而且在缓解神经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小量、及早使用糖类皮质激素亦是安全的。
2012年05期 v.34 422-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孔红;王俊生;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学技术在不同标本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脱落细胞学技术在胸腹水、痰标本及妇科标本中查找癌细胞。结果:脱落细胞学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论:由于脱落细胞学具有方法简便,容易掌握,设备简单,费用少,易推广,病人痛苦少,取材方便,报告快等特点,因此可用于防癌普查及肿瘤的早期诊断。
2012年05期 v.34 424-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生霞;慕晓玲;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极少量的特殊肿瘤细胞,这些细胞也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和分化成多种细胞的能力。只占肿瘤细胞的很少部分,但却有着强大的致瘤性、转移性和放疗抵抗性。肿瘤干细胞学说能够较好地解释有关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与复发及耐药性的问题。人们首次是在白血病中分离并鉴定出肿瘤干细胞,后相继在实体瘤中也成功分选与鉴定出了肿瘤干细胞,比如乳腺癌、脑肿瘤、恶性黑素瘤、肺腺癌等。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肿瘤干细胞学说。但有关食管癌干细胞的分选和鉴定方法还尚未明确,本文通过参考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食管癌干细胞的分离以及基础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2012年05期 v.34 425-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建;普雄明;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被证明与卡波西肉瘤(KS)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认为HHV-8是卡波西肉瘤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检测HHV-8的病毒载量从定量的角度对KS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发面的研究提供了又一重要的理论依据,其载量的高低必定为K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结合HHV-8病毒载量在KS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临床意义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2年05期 v.34 428-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锡武;魏虹;周宗瑶;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组造血细胞恶性增生的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群由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组成,其中含有极少数具有自我更新潜能、启动白血病发生的一类细胞,即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LSCs是第一个被证实的肿瘤干细胞,因其具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且通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能够逃避化疗药物杀伤,最终导致白血病复发等特性,使其成为近年来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重点介绍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鉴定、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等研究的新进展。
2012年05期 v.34 43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强;李睿;郑勇;
硫化氢(H2S)作为新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在各组织、器官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现有研究已证实H2S与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H2S在常见肠道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2012年05期 v.34 434-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种琨瑛;常向云;
2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自2006年初Grant等发现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的多态性与T2DM显著相关以来,相关研究陆续在不同种族和人群中进行,阳性结果不断被证实。目前认为TCF7L2是迄今发现的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联最强的基因,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rs7903146、rs12255372、rs11196205和rs11196218等位点。本文对该基因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
2012年05期 v.34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闫香华;张澜;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日益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与年龄、职业、环境、家庭遗传、饮食习惯等有关。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人们逐渐注重于在社会心理方面对高血压疾病的作用进行研究,而且心血管反应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高血压患者在压力情境中的心血管反应进行综述。
2012年05期 v.34 440-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锁明;王航宇;李国玉;朱芸;赵文斌;王金辉;
白僵蚕作为传统中药,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从白僵蚕的生药学性状及鉴别、活性成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开发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2012年05期 v.34 44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1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李星;龙海晨;郑威楠;潘泽民;
WT1基因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凋亡,从WT1基因被发现至今人们已经发现了这条基因的许多功能。本文从WT1基因与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转移几个方面来讨论WT1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2012年05期 v.34 449-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少波;杨宏强;
随着近年来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深入研究,其在一些疾病中的作用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结构、来源、作用方面及调节机制进行概述。
2012年05期 v.34 45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田松柏;谷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可伴有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病理改变,严重危害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预测的指标,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孕产妇和围生儿预后的目的。本文将无创性检查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方法作一综述。
2012年05期 v.34 45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