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医学

基础与临床医学_论著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状态变化及意义

    钱彪;王燕;丁国富;王江平;王勤章;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表型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未经任何治疗的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35例作为实验组,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CD1a、HLA-DR和CD86抗原,观察两种组织中的DC表达3种抗原的状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CD86+DC,但均有CD1a+DC,其在膀胱癌组织中、癌旁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均低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中有22例癌实质内的DC表达HLA-DR抗原,阳性表达率为48.6%,与正常膀胱组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DC,其浸润程度下降并存在功能成熟障碍。

    2008年02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放射损伤对恶性肿瘤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王娟;杨朝群;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同剂量时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放射治疗中不同剂量时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放疗剂量为30GY、50GY时,恶性肿瘤患者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与放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早期(II、I)、进展期(IIII、V)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与放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P=0.041),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放疗可能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尤其是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且它与剂量呈正相关;放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CD4+/CD8+比值更能敏感反应免疫功能状态,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更敏感的免疫监测指标。

    2008年02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与临床医学

  • 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后血IL-2I、L-10的水平及意义

    周金莉;杨军;张示渊;付进忠;邢燕;孙桂芳;杲晓兰;

    目的:了解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后血中IL-2、IL-10含量的变化,探讨早产儿无(弱)应答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接种乙肝疫苗3支后无(弱)应答的早产儿20例为研究对象,与强应答的早产儿33例对比,检查血中IL-2I、L-10的基础水平。结果:①无(弱)应答的早产儿血中IL-2含量为2.82±0.76ng/L,较强应答者的3.26±1.2ng/L为低。②无(弱)应答的早产儿,血中IL-10含量为8.2±5.06ng/L,较强应答者的15.57±9.02ng/L明显为低。③无(弱)应答者的平均出生体重、孕周较强应答者为低。结论:早产儿无(弱)应答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基础水平低下,以IL-10更为明显;在婴儿期,越不成熟的早产儿TH1向TH2优势转化延迟,这也许是早产儿强应答百分比低于足月儿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8年02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分析

    庄丽;刘艾;曲延顺;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及颅内动脉进行脑梗塞高危人群防治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112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塞住院患者,另外选择58例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各组CDFI及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CD检查结果:TCD对脑部血流供应不足的脑梗塞诊断有较明显优势。TCD对单支动脉狭窄所致脑梗塞也能早期进行诊断。CDFI检查结果:在TCD显示PI及RI增高,尤其是颅内动脉多处血流速度下降的病例当中,CDFI常表现为颈总动脉IMT增厚、粗糙且多伴有多发粥样斑块形成,两者有高度相关。结论:CDFI与TCD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对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客观的分析,对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8年02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张丽静;谷新平;周劲;梁梅;

    目的:探讨CP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9例脑出血和32例脑梗死患者实施CP早期康复训练,应用Barthel指数和简化Fugl-Meyer积分法分别对CP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24小时后首次出院和病后3个月随访时予以评定。结果: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CP康复组和对照组出院、随访时,患者的功能均有改善,但CP康复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评定得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CP早期康复训练比传统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语言及功能的恢复,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2008年02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的探讨

    陈晓;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8周,通过五项指标(BPRS、MMSE、CDR、ADL、TESS)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有效率为87.5%。其中BPRS和ADL分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对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好又安全。

    2008年02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创伤性漂浮膝的合理诊治探讨

    何博;姜曙祥;黄擘;盛文辉;陈继峰;

    目的:探讨漂浮膝伤情判断,早期救治,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通过对21例漂浮膝病人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病人随访时间1~3年;内固定物断裂2例再行手术;2例股骨骨折延迟愈合,取出静力钉后达骨性愈合;3例胫骨不愈合行再次手术植骨内固定;2例因骨筋膜室综合征晚期并发缺血性肌挛缩致爪形足;腓总神经损伤者均恢复。肢体功能:优11例,良5例,可3例,差2例。结论:漂浮膝多合并其它部位损伤,优先处理致命伤,尽早两处骨折同期完成稳定内固定,固定方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重视康复计划个体化。

    2008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6例临床分析

    杨丽;

    目的: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新疆兵团医院儿科住院的26例川崎病的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加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26例,IVIG敏感川崎病22例,IVIG不敏感川崎病4例,IVIG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IVIG不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3:1(P<0.05),IVIG不敏感川崎病患儿中,1例通过用IVIG治疗后48小时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2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控制,1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得以缓解;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有良好疗效,且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减轻;通过回顾性分析及随访:IVIG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5%。IVIG不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33%;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发病10天内,尽早应用IVIG1g/kg,单剂加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及严重程度。针对初次IVIG治疗不敏感,需36~72小时后再次应用IVIG1g/kg,若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可加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可降低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2008年02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肺癌58例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赵永峰;孙守波;贺志刚;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67岁以上老年性肺癌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93.1%,围手术期死亡率3.4%,术前合并其他疾病29例,占50%;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占34.5%。结论:应当严格选择老年肺癌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注意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可获得相对良好的治疗效果。

    2008年02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夏清放;庞雄;

    目的:提高对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能力,降低误诊率。方法:分析4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果: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心悸、浅静脉充盈,心尖搏动减弱、奇脉、脉压差小。影像学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舒张末径缩小者33例,24例于M型超声心动图上见左室后壁在舒张中晚期运动停止呈平直外形。X线检查:心影轻中度扩大者32例,25例出现心包钙化,26例出现肺淤血,肺部有结核病灶者23例。CT可明确显示心包增厚及钙化。结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特征是一侧或两侧心缘僵直,搏动减弱,心包膜增厚、钙化,心室缩小,小心室大静脉。

    2008年02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陈豫;

    目的:临床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静点康莱特注射液100ml,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同时配合化疗2周期。对照组单行化疗2周期。结果:共收治72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控制肿瘤的总有效率45%,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为95%,对缓解疼痛的有效率为5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对改善症状及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2008年02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94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宁建英;谷强;

    目的: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年8月~2007年8月我院产科及儿科死亡的94例新生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新生儿死亡率为7.99‰(死亡新生儿例数/住院新生儿总数),死因依次为早产、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窒息、不明原因、先天畸形、外科急腹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对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监护,提高产科、新生儿科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2008年02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在脊椎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王建平;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扫描图象为基础,层厚2~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5mm。结果:所有病例CT横断面、SSD和MPR像均明确地显示骨折,SSD像立体地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状况,膝关节MPR像显示关节受累和关节腔内游离碎骨片更佳。结论:螺旋CT的SSD和MPR像能提供骨关节创伤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计划。

    2008年02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颈脱落细胞中提取DNA方法的改进

    张金莉;杨丽;郑义;何玲;赵娟;谭晓华;杨磊;

    2008年02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的螺旋CT分析

    倪良军;薛建昌;苏勇;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CT确诊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的螺旋CT影像学改变。结果:后纵韧带的骨化在椎体后缘表现为致密的高密度影,正中位42例,占70%;偏外侧18例占30%;厚度3~8mm。累及范围:累及单个椎体36例,占60%;累及2个以上椎体24例,占40%;其中合并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34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2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断指再植病人的早期监测

    曹晓梅;陈咏梅;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早期四大指标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对46例53处断指再植进行早期四大指标监测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结果:早期发生血管危象征象者共20指,6指治疗失败。结论:了解再植指术后早期血管危象的特点,结合四大指标监测准确判断血管危象的发生,及时去除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是争取处理时机、提高再植指成活率的关键。

    2008年02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91例支原体耐药率检测

    张秀英;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态。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我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取自皮肤性病科、妇科、泌尿外科就诊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共2 091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支原体总检出率为44.81%,解脲型(Uu)的检出率为58.16%,人型(Mh)的检出率为17.44%,解脲型与人型双性阳者检出率为24.38%。女性检出率占72.99%。患者主要集中在20~30岁年龄组(占80.94%),在耐药方面,人型(Mh)、解脲型(Uu)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最低。结论: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的主要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要加强耐药监测和抗生素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2008年02期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95例临床分析

    陈英;刘建新;

    2008年02期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探讨

    宋燕庆;

    目的:甲亢引起肝损害比较常见,可为肝酶的升高和黄疸,其对肝功能的损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高代谢及免疫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甲亢治愈后,肝功能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Graves病)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新疆兵团农一师医院内分泌科2004~2007年收治的11例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进行甲基强的松龙80mg/12h冲击治疗1周。结果:11例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的病人经过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出现了转氨酶指标下降,甲状腺功能的好转。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者,对肝功能的改善有效,较为安全。

    2008年02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卒中单元在我院的建立及疗效观察

    王盛;李建林;

    2008年02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治疗喘憋性肺炎40例疗效观察

    李鸥;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给予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对照组单用氨茶碱治疗喘憋性肺炎患儿各40例。结果:患儿止咳、喘憋缓解,肺部喘鸣音、湿口罗音消失天数及住院天数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治疗喘憋性肺炎比单纯用氨茶碱具有更好的疗效。

    2008年02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巨大卵巢肿瘤30例临床分析

    王丹霞;蓝爱琴;

    2008年02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层医院小儿肠套叠30例诊断分析

    宋军;阿杜瓦一;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声像特点及X线造影术特点,以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诊断及X线造影术检查。结果: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及X线造影有特征性改变。结论:B超结合X线检查为临床有效的诊断方法。

    2008年02期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科治疗分析

    郭海涛;邓严超;

    2008年02期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创穿刺术治疗颅内血肿68例分析

    郝勇凯;黄勇;印运亭;徐崇志;

    2008年02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种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评价

    谢昕;王芳;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前雾化吸入配合环甲膜穿刺法及单纯雾化吸入法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04年3月~2007年2月需要做检查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雾化吸入+环甲膜穿刺法,B:单纯雾化吸入法,观察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χ2=4.1576,P<0.01。结论:环甲膜穿刺法麻醉效果好,患者痛苦小,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2008年02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9例分析

    李爱玲;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施以应对措施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住院剖宫产768例患者中19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进行分析,发生率2.47%。结果:危险因素中贫血占78.6%,肥胖占47.4%,胎膜早破占42.1%,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感占10.5%。结论:提高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认识,指导孕期保健,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基础疾病;手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2008年02期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夏季支原体肺炎48例临床分析

    陈江玲;宁建英;杨红;

    2008年02期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妇科B超检查前膀胱准备的观察

    王丽;王润华;李燕;

    2008年02期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间手术概念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李华;

    2008年02期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535名医学生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杨琴;彭丽华;姚毅忠;寇金梅;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医学生群体人格特征现状,为我校管理部门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男生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掩饰性得分高于男生。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内外向和掩饰性上得分高于汉族学生,在精神质上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精神质与掩饰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学生神经质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提示我校教育与学生工作者应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结合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医学生良好的人格,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2008年02期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综述

护理园地

医学教育与医院管理

  • 论医学教学评估

    张翠华;

    2008年02期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留学生人体生理学全英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李丽;张忠双;朱贺;李静;

    留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标志。我校留学生教育已有5年,在这个过程中,留学生的生理学教学也经历了3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认识。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专业留学生生理学教学质量谈一些体会。

    2008年02期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医学双语教学探讨

    李新芝;刘政江;孙红;

    随着高校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双语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就医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质量监控等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双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高效率、高质量的应用。

    2008年02期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与方法

短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