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医学

  • 正常国人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染色体G带带型

    韦昌谦;邢淑琴;章竟安;刘经民;施俊华;袁秋华;

    <正> 近五年来,染色体显带技术在我国逐渐广泛开展。正常国人体细胞染色体G带带型虽已有多篇报道,却尚乏民族之间的资料及对比观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群体细胞遗传学更显重要。有鉴于此,我们用Ozkiang的G和C带同时显现技术。对本校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共60名大学生,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观察、对比分析,以求了解民族之间G带带型有否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选本校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健康大

    1982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桡动脉在前臂掌侧皮肤分布的观察

    刘淑声;

    <正>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皮瓣移植的应用越来越广。游离皮瓣移植较之带蒂皮瓣移植有着显著的优点。一般认为,供皮区要具备以下条件:(1)供皮部位外观正常、柔软而无疤痕;(2)至少有一对适当长度和适当外径的正常动静脉分布,血管要有明确的解剖部位;(3)供皮部位可供应足够大小的皮瓣皮肤离体后对供皮部位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不大;(4)皮瓣最好有一根可供缝接的神经。前臂掌侧皮肤是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的。从临床资料看,前臂掌侧游离皮瓣的移植效果亦较好。为了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对20例(40侧)桡动脉在前臂掌测皮肤的分布情况

    1982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国人肠系膜上动脉结肠支的解剖学研究

    高龙远;李山泉;

    <正> 前言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小肠、结肠及胰腺、十二指肠的一部分。本文只观察了分布于结肠部分的动脉分支状况。从有关方面的资料来看,Sonneland、武景望、蔡德亨李吉等对肠系膜上动脉结肠支的分支状况作了专题报告但缺乏直径数据。为积累国人体质解剖学材料,本文观察135具人尸,其中成人40具、1—10岁童尸89具、胎儿6具。除本组少部分标本和14具中国医大解剖教研组教学标本外,著者均亲自进行解剖;对全部有关部分进行了观察、测量、绘图及分析统计。测量的钢尺精确度为0.5毫米,卡尺为0.1毫米。

    1982年0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双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一例

    高龙远;范元兰;李山泉;

    <正> 在尸体标本制作中我们发现一例双上腔静脉双下腔静脉,保留胚胎第七周左右主要静脉的特征。国内文献没见报道过,在国外文献中本例与日本的矢野真〈1980〉报道过的一例相比更具典型特征。现报道如下,以便加深对上、下腔静脉,奇静脉发生方面的认识。解剖所见婴尸,女性约6个月,发育营养中等,汉族,死因不明。解剖前全身动静脉均注入有色物质。左上腔静脉在第三胸椎体前由胸主静脉和左无名静脉合成(图1.2)。沿主动脉弓

    1982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6076例胎儿性别予测分析——兼述“亲本免疫抑制假说”

    韦昌谦;施俊华;

    <正> 胎儿性别予测是产前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控制患有某些伴性遗传病胎儿的出生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科学工作者,为了寻找早期诊断、操作安全、方法简便、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尚有许多难题或机理有待深究。为了有利于此工作的开展、普及、提高,现将近年来国内诸单位之测定结果,结合本

    1982年01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源性致热原来源的新结论

    许可;

    <正> 发热是一种前见的病理过程,是不少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讯号。近30多年来一系例研究证明: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以下简称EP)几乎是一切发热反应的共同介质;发热不是机体神经系统调节障碍的结果,而是人类和高等动物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致热物质刺激的一种主动的防御适应性反应。由于大多数外源性致热原(如内毒素)的分子量大(通常达1~2百万)、结构复杂(内毒素是磷脂-多糖-蛋白质的复合物),不大可能通过血脑屏障而直接作用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元。因此长期以

    1982年0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输卵管脂肪瘤一例

    孙豪伯;冯向东;

    <正> 脂肪瘤是脂肪组织发生的良性瘤,多见,约占良性肿瘤的7%,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四肢和躯干的皮下组织最多见。发生在输卵管的脂肪瘤罕见,国内资料中尚未见过报告,现将我们遇见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侯××,女。29岁、汉族,以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1981年3月20日,停经40多天时有恶心、呕吐等轻度妊娠反应,患者到石河子总场医院就诊,要求作人工流产与绝育术。5月12日在手术中发现右侧输卵管伞端有一鸽蛋大小之包块,将标本送我院作病理检查。病理号9173,输卵管一段,长4厘米,直径0.5厘米,在输卵管漏斗与输卵管繖部有一

    1982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烧伤创面处理上的错误与纠正

    熊国祚;

    <正> 众所周知,烧伤创面处理的好坏往往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本文总结我院近二十年来一千八百多例烧伤病人在创面处理上的教训与经验,提出易犯的错误及其纠正的办法。一.早期创面处理易犯的错误及其纠正:1.一见创面就涂龙胆紫对不对?不分伤情地使用龙胆紫有如下缺点:其影响早期伤情估计而贻误治疗(抗休克补液),其二,妨碍对创面演变的观察,使创面进一步处理发生困难。纠正的办法是:早期创面原则上不用龙胆紫。若就地治疗,对清创后

    1982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症婴幼儿肺炎极期血液气体的改变

    黄维涵;

    <正> 婴儿重症肺炎时的酸碱平衡紊乱是显著的,自从血液气体的检查应用于临床后,对此种紊乱就能更准确的判断了,从而使危重症肺炎的抢救处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将我院1980年婴儿重症肺炎有血气测定结果的20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改变的规律以助提高疗效。观察对象及方法本文20例包括生后十三天至二岁的婴幼儿重症枝气管肺炎极期时的血气的实验检查结果。少部分病例做了恢复期动态观察。着重分析极期时的变化。从临床角度看肺炎大部分为细菌性。病程多在一周内(16例)。一

    1982年0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颅咽管瘤手术的探讨

    朱兆川;

    <正> 颅咽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内非胶质性肿瘤,占儿童脑瘤的13%。因其位置险要,手术摘除困难,成为神经外科一大难题。我院近年来收治8例并经病理证实。年龄均在14岁以下,除1例入院太晚,未经手术死亡外,其余均经手术治疗,全部好转出院。现结合临床特点对手术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6例,女2例,年龄均在14岁以下,最小者6岁。二.症状与体征:如下表。

    1982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霉素高度过敏一例报告

    连仁庆;戴桂华;陈金波;

    <正> 患者刘××,女性,37岁,住院号2083521981年3月5日因严重青霉素过敏休克入院急救。该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本次来我科探视过程中,去水房洗碗时,因污物桶中有青霉素空安瓿,当即头昏恶心呕吐,由家属扶入治疗室急救,表现哮喘性呼吸困难,面色潮红,口周发绀,立即皮注1:1000付肾素1毫升后并通知医师。此时患者不省人事,四肢冰冷,血压已测不到,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光反射基本消失,心率微弱,110次/分。考虑治疗室空气中仍有青霉素污染。将患者移入眼科办公室抢救。继续皮注1:1000付肾素1毫升,静注50%葡萄糖50毫升+泼尼松磷酸钠40毫克,后持续静滴氢化考地松,人工呼吸,

    1982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脊髓灰质炎慢性期髂胫束挛缩的外科治疗(附82例分析)

    王智良;

    <正> 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髂胫束挛缩是常见的一种病变,在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350例脊髓灰质炎中,髂胫束挛缩共有82例,占此病的25.7%.由于髂胫束上连阔筋膜张肌,起于髂前上嵴后方,下止于胫骨外髁,其作用是紧张阔筋膜,前屈大腿并稍内旋,由于这种解剖特点.所以一个完全的髂胫束挛缩可以产生如下七种畸形(1)脊柱侧弯,(2)骨盆倾斜,(3)髋关节屈外展外旋(4)膝关节屈外翻,(5)胫骨外旋,(6)马蹄内翻足,(7)肢体短缩。而这种畸形同时存在或大部分同时存在,其中每一种畸形都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功能。临床资料在这82例中,男46例,女36例,其中左

    1982年0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婴儿肝细胞癌一例

    孙豪伯;席文娟;

    <正> 患儿,男,3个半月。因上腹部肿块于1970年元月17日入院,经治疗无效于元月27日死亡。足月顺产,第三胎,母乳喂养。父母健康,家庭人员无肿瘤史。生后腹胀与腹泻,未满月时其母发现患儿腹部有一硬块,肿块逐渐增大,近一月来腹泻加重,3—5次/日,且伴有呕吐。体检:体温38℃,心率110次/分,血压未测。发育与营养欠佳。巩膜无黄染,皮肤弹性及色泽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心肺无阳性体征。上腹部明显隆起,腹壁静脉怒张,腹软,于右肋缘下可扪及一12×10厘米之肿块,质硬,无搏动感及血管杂音。脾

    1982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8例分析

    张汉泉;

    <正> 1976—1981年,共收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8例,根据1980年11月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依据参考》加以整理对照,17例属急性心肌炎,1例属慢性心肌炎。按病情分,轻型13例,中型4例,重型1例。由于条件,缺乏病原学检查,根据临床分析如下。一.一般情况1.性别与民族:男10例,女8例,汉族17例,回族1例。2.年龄:3—4岁2例,5—6岁3例,7—8岁3例,9—10岁4例,11—12岁3例,13岁3例。本组病例年龄分布比较均匀。3,发病月分:以三、四,五发病为多,共7例,占38.9%。

    1982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结核菌素试验复强反应初步观察——附市区1014名儿童结核感染率的调查

    吴雄伟;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旧结核菌素(以下简称O.T)试验有些新的认识,通过O.T复强作用(Boosting effect)的研究证明,人体在结核菌感染后,有部份已致敏机体经过一定时间后,O.T的变态反应减弱或消失,此时如再次进行O.T试验可使变态反应复强。本文根据O.T试验的复强作用,在1978年7月石河子市儿童健康普查中,应用O.T试验调查结核自然感染率的14岁以下儿童1014人,对其中889人于一周后进行相同剂量不同部位的O.T复试,对比观察O.T的复强反应情况。现将有关资料综合整理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982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锶~(90)皮肤敷贴器治疗某些皮肤病

    杨鑫海;陈艳娜;

    <正> 锶~(90)皮肤敷贴器为单纯放出β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物理半衰期为28年,故在短时间内剂量还是恒定的,(剂量每年的减少约为2.7%),锶~(90)放出一组β射线,以后衰变为钇~(90)(Y~(90)),钇~(90)再经β衰变后成为锆~(90)(Zr~(90)),后者为稳定元素。我院于1978年至1980年中应用锶~(90)皮肤敷贴器治疗5种局限性皮肤病,其结疗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皮肤科门诊病例,经检查

    1982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捕蝇蕈属蘑菇中毒

    王承吉;

    <正> 1976年,Moroni等人报告静脉注射青霉素对捕蝇蕈属蘑菇中毒有良好的疗效。他们是根据Floersheim的实验使用青霉素的。该实验表明了许多物质包括青霉素可降低蝇蕈毒素的毒性。因为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不能被肾小球滤过排泄,延长了毒素的作用时间。青霉素可以阻断毒素和血清蛋白的结合。但是Faulstich等人表示怀疑,因为他们不能证明毒素能明显地和人血清蛋白相

    1982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拔牙后出血的处理

    黄益华;

    <正> 拔牙术后出血是拔牙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出血多系原发性出血,继发性少见。牙拔除后约半小时或1小时吐出咬压的纱布块,一般即不出血,若过1小时仍有明显出血即为原发性拔牙后出血。继发性出血多在拔牙后3至5天发生,系拔牙窝创伤感染,血块分解造成的出血。继发性出血的处理较简单不在此赘述。本文重点讨论原发性出血的处理。原发性出血的原因大多系由局部因素引起。由于全身因素引起的较少见,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以危及生命。

    1982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甲状腺肿一例

    孙豪伯;

    <正> 先天性甲状腺肿较罕见,有病理资料的报告国内仅见1例(李伯龄:先天性甲状腺肿一列报告。中华病理学杂志7(2):126,1963)。作者在石河子医学院工作期间遇见1例,女性新生儿,住院号93245,第3胎足月顺产。娩出后窒息,发绀,颈部肿块,呼吸困难持续加重,23小时后死亡。母亲平素健康。病理号8335,死婴发育营养正常。身长52厘米,体重3,000克。口唇,指端发绀,颈部甲状腺增大,环抱气管喉头及部分食管。甲状腺重21克,体积5×4×1.5厘米,外形正常,呈弥漫性对称增大,暗红色,质稍硬,无结节,切面暗红色,致密似肉状,包膜无增厚(图)。显微镜下:甲状腺正常结构消

    1982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包虫病2例报告

    朱兆川;莫永灼;

    <正> 脑包虫病较为少见,占人体包虫病的0.2~4%,我院于1971年5月~1980年6月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加××,女性,28岁,牧羊工人,于1971年4月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头痛,呕吐视物不清,并有阵发性昏迷,大小便失禁,5月9日开始左侧肢体瘫痪,原单位医院治疗无效,5月28日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侧眼底有新鲜出血,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上下肢肌力Ⅲ度,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右侧肢体正常,入院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院后,即给20%甘露醇每6小时静滴,

    1982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群失调导致脑膜败血性黄色干菌感染——附一例报告

    张振颖;许凌珍;王君山;

    <正> 菌群失调,是从微生物紊观点提出的,它的基础是正常菌群质和量上的变化。当初Nissle(1916)用这个词来表示大肠干菌在肠道内的异常变化,抗菌素问世后,它的概念扩大了,包括所有正常菌群的失调状态。对因此而获得优势繁殖的那些菌种,能引起具有一定症状的感染状态,称为重感染,新感染,菌群失调症或菌交替症。我国则在六十年代初期,康白等人始行研究,目前,临床上对肠道菌群失调,如肠道霉菌病、伪膜性肠炎较熟悉,而对一些弱毒菌株的菌交替症,则仍了解不多,现报导一例菌交替症脑膜败血性(脓毒性)黄色干菌感染如下:

    1982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皮肤黄色瘤伴发冠心病一例报告

    席文娟;

    <正> 皮肤黄色瘤系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较为少见,国内仅报道过数例。小儿高胆固醇血症性皮肤黄色瘤,临床上出现心脏病征象的病例更为罕见,作者遇见一例,报告如下。夏××,男,6岁2个月,住院号44779。患儿1岁时双眼角膜出现类脂环,左小腿和臀部皮肤出现数个扁平黄色斑块和圆形黄色结节。1980年8月在新疆医学院作了左小腿皮肤结节病理检查,诊断皮肤多发性黄色瘤。同年10月下旬其母发现患儿不爱活动玩耍,患儿自感乏力,有阵发性心前区不适,经治疗无效于1981年2月5日以儿童冠心病收入我院。

    1982年01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肉毒杆菌在四例婴儿肉毒中毒病人肠道中定居的定量证据

    王承吉;

    <正> 作者对四例婴儿肉毒中毒病人大便菌落数进行了研究。婴儿肉毒中毒病人和对照者的主要区别是:(1)病人大便中有大量肉毒杆菌,最高可达大便中含菌总量的33%;(2)病人每克大便中所含厌氧菌数较低。作者认为下例情况可能会引起肉毒杆菌在一些婴儿肠道中定居:(1)正常肠道菌群建立的延迟;(2)存在着有利于肉毒杆菌在肠道中定居的有机体;(3)肠道中缺乏抑制肉毒杆菌的有机体;(4)食用了引起便秘的

    1982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卵巢克鲁根勃氏瘤一例报告

    郑斯钖;

    <正> 对卵巢克鲁根勃氏瘤(KrukenbergTumor)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凡卵巢之继发瘤均称为克鲁根勃氏瘤。也有人主张只有继发于胃肠之卵巢癌瘤才能称为克鲁根勃氏瘤。另有人认为克鲁根勃氏瘤除需继发于胃肠癌肿外,更必须有含粘液之典型戒状细胞,等等学说。据手头所查到的国内有关报导共有15例。现将本院发现一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患者女性于××(住院号55049.x光号12309.病理号2211)40岁,家庭妇女,以腹部包块及月经不调两月入院。主诉下腹部可扪及二个小疙瘩,左右各一并可移动,有压痛,行走稍快时下腹有牵痛、尿频。月经史:

    1982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充血性心肌病误诊为冠心病一例报告

    祁桂英;

    <正> 王××,40岁,某团场农工。于1977年12月,参办重体力劳动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同时面色苍白,半小时以后好转,未予特殊治疗。至1978年3月又因劳累再次昏倒,血压80/50mmHg,心率120次/分,偶发早搏。诊断为冠心病住某团医院治疗无效。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出现端坐呼吸,持续性心前区灼痛及下(?)浮肿,于1981年3月26日转入我院治疗。检查:血压90/70mmHg,营养欠佳,端坐位,颈静脉怒张,两肺(一)心尖搏动弥散,抬举样,心界明显扩大,左侧第5肋间11.5厘米,心音减弱,偶发早搏,心率86次/分。心尖区可闻及Ⅱ级sm,不向别处传导,并可闻及

    1982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视神经损害一例报告

    周静;

    <正> 一氧化碳吸入可引起中毒,甚至昏迷,死亡。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昏迷,清醒后出现视力障碍,经治后恢复有用视力。现报告如下:范××男44岁,某砖瓦厂职工,1981年6月5日入院,住院号210166于81年5月18日12时,下砖窑排除故障,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停留20分钟致昏迷,经抢救脱离现场,曾在当地医院治疗,3天后苏醒,自感远近的记忆力均明显减退,且丝毫看不见眼前景物,81年6月5日入我院。体格检查:四肢肌张力增高,有不自主震颤,震幅粗大,感觉无异常,余无特殊。眼部:双眼均光感1.5米,光定位(?)。双眼睑无下垂,有频繁的瞬目反射。双眼呈水平震颤,各方向运动佳。双眼球结膜下有出血斑,双

    1982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介绍一种桩冠修复法

    葛鼎衡;

    <正> (一)一般介绍:桩冠,系整体的人造冠,借金属柱〈冠桩〉伸人基牙根管内而固定之。桩冠的金属柱一端连结冠部,一端伸入基牙根管内,故桩冠与基牙的牙根关系密切。牙根必须具有下列条件才能应用:1、根要有足够的长度,足以平衡冠部所受的咬合压力。2、根要直。根如长而不直,于基牙制备根管扩大时,甚易穿孔。3、根管壁要有适当的厚度。其厚度,不得小于2—3毫米,否则不能抵抗咬合压力,易破裂。4、根管要有一定宽度。冠桩的直径,不得小于1—1.5毫米,因此根管也要有一定的宽

    1982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青光眼

    王开文;

    接有关单位和读者来信,要求我院学报连载本译文全文或出版单行本。因译稿近三十万字,我们限于人力和经费,不能满足要求,故再选载其中一章。如需要和有出版条件者,可直接与译者联系洽商。

    1982年01期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72名大学生视力减退情况调查

    黎玲;郭爱华;刘戈然;胡成单;常西高;杨铁南;孙振柱;刘学昌;张法林;

    <正> 1981年4月,我们和石河子市卫生防疫站对我院572名大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了普查。调查对象包括一至四年级全部在校学生,其中汉族452人,少数民族120人。根据本次检查结果,我们对所有学生入学时的视力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并将两次结果做了对比分析。一、调查方法:1、对各年级进行普查,时间集中在四月下旬内。2、只进行远视力检查,对视力减退的原因均不再做进一步的鉴别。远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条件及方法均按规定实行。

    1982年01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个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简易评价法——动态相关体型图法

    汪艾翔;庞树桂;

    <正> 为了使儿童年少生长发育评价既准确全面,又简单易行,我们在相关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动态相关体型图法。该法可以利用原测定数值不经任何计算进行评价,它不仅可以对个体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匀称程度作出较准确的评价,也可以看出发育趋向,还便于对个体儿童发育情况作动态观察,评价方法比较简便,现介绍如下:一、原理本法以当地发育“标准”中身高的算术平均数及标准差来评价形态发育中最主要的指标——身高,同时用身高与体重、胸围的匀程度(R)来评价身体发育匀称程度。匀称度是根据回归方程式及回归标准差计算所得的,公式如下:

    1982年01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九八一年我院在全国各有关杂志发表的论文题录

    <正> 文题刊名期年作者Coats病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1981年王开文龋齿与唾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初步探讨中华口腔科杂志(1)1981年李书英等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脂酶测定法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1981年廖永葆等反向血凝实验诊断鼠伤寒的初步观察流行病学杂志(2)1981年张学愚等肉毒中毒生理、病理生理和临床研究的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1981年夏宏器脉络膜黑痣及黑色素瘤病例报告眼科新进展(4)1981年王开文提倡只生一孩的展望未来与发展(1)1981年谷祖善

    1982年01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