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清柳;乐灵颖;徐志鸿;刘雄;蔺际龑;刘昌云;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在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溶栓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09月至2022年09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MIS患者,并符合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及排除禁忌症,观察每位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给药结束后、24h、7d和14d的NIHSS变化及入院时和90d的mRS评分,同时观察记录神经功能缺损恶化、溶栓后全身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探讨MIS患者溶栓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前、后NIH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32%;到观察终点,共有166例患者具有良好的远期预后(mRS 0-1分),与发病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影响MIS静脉rt-PA溶栓治疗远期预后主要与发病前NIHSS评分及发病类型为心源性栓塞相关(P<0.05),而与发病前是否致残无明显相关。结论:MIS患者4.5h内实施静脉rt-PA溶栓治疗可能改善远期预后;就诊时NIHSS评分越高,其溶栓后远期预后可能越差;心源性栓塞可能是影响MIS患者溶栓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03期 v.46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王子静;欧华静;周广琴;任珊;芦桂林;董珊珊;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检测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和心肌综合指数(MCI)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变化,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42例COPD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当COPD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40mm Hg考虑为肺动脉高压(PH)组,余患者为不伴PH组。采用3D-STI获得左室三维参数,并计算心肌综合指数(MCI=GLS×LVtw),应用2D-STI测量TMAD各参数,比较组间差异;绘制各参数的ROC曲线,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及亚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LVEF无明显差异(P>0.05);COPD组、COPD伴PH组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扭转角度(LVtw)绝对值减低(P<0.05,P1<0.05);COPD各亚组的TMAD参数减低(P,P1,P2<0.01)。ROC曲线分析提示TMAD1-mid的AUC最大(0.930),且特异性最高(90.5%),LVtw和TMAD-sep的敏感性最高(100%)。相关性分析显示,TMAD1-mid、TMAD1-mid%与MCI、GLS绝对值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0.6,且P<0.001),且随着PASP的增高呈下降趋势。结论:TMAD、GLS及MCI均有助于发现COP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变化,TMAD、GLS绝对值与PASP呈负相关,其中TMAD操作更便捷、省时。
2024年03期 v.46 19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张雪薇;
目的:研究营养与呼吸联合管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8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所有患者以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增加营养与呼吸联合管理方案。对比不同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膈肌运动功能、肺功能、呼吸力学参数、营养学指标及卒中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膈肌运动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率与膈肌收缩速度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FVC、FEV1与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气道峰压、呼吸压力与气道阻力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均提高,二氧化碳分压均下降,观察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与呼吸联合管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膈肌运动功能与肺功能水平,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提高营养水平,降低卒中相关肺炎发生风险。
2024年03期 v.46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高立志;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给予介入治疗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的价值。方法:筛选80例急性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为样本,样本均选自2020年4月-2021年10月,按1∶1比例作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共计40例给予介入治疗,观察组共计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5.00%,较对照组(80.00%)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FIB、PC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7.14±2.41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78.24±5.96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同时展开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促进其损伤神经功能恢复,亦可改善其血液状态及临床疗效。
2024年03期 v.46 211-21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牛辉;
目的:探讨阿克苏地区某医院眼科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视觉质量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眼科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8例干眼症患者,参照相关标准评估干眼症严重程度,检测并对比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眼部基本检查指标、视觉质量参数。结果:108例干眼症患者中轻度21例,占19.44%;中度55例,占50.93%;重度32例,占29.63%;重度干眼症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低于中度、轻度患者,角膜染色高于中度、轻度患者(P<0.05);1.5、3.0、6.0、12.0、18.0空间频率下,重度干眼症患者CS低于中度、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CS低于轻度(P<0.05);重度干眼症患者三叶草、慧差高于中度、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HOA高于轻度患者(P<0.05);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1.5、3.0、6.0、12.0、18.0空间频率下CS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均呈正相关(P<0.05),与角膜染色呈负相关(P<0.05);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三叶草、慧差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呈负相关(P<0.05),与角膜染色呈正相关(P<0.05)。结论:干眼症患者视觉质量参数与严重程度有关,随着病情的加重,CS降低,HOA增加。
2024年03期 v.46 214-216+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袁成;木拉提;
目的:研究绝经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性激素表达水平,建立其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03月至2023年08月在我院因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绝经期女性患者27例以及良性甲状腺疾病绝经期女性患者88例,抽取血清测定性激素水平,分析两组患者性激素表达水平差异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基于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PTC组患者血清中孕激素(P)及泌乳素(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雌激素(E2)、睾酮(T)、P、PRL预测围绝经妇女甲状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31、0.518、0.657、0.77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8.775/pmol/L、0.455nmol/L、0.405nmol/L、251.950m IU/L;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等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验证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性激素中P及PRL与绝经期PTC女性患者密切相关,以PRL基于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4年03期 v.46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